2019年,北京市認定首批33家市級文化產業園區,其中朝陽區就有10家,并在本屆文博會朝陽區展區上集中亮相。郎園、尚8、898、北服創新園、東方嘉誠等一批具有品牌效應、先進運營理念和成熟管理團隊的園區,開始以品牌輸出、模式輸出、團隊輸出等方式打造創新協作生態圈,形成“南上北下”之勢,以朝陽區為“總部基地”,在全國進行總體布局,形成“朝陽文創園區IP”靚麗品牌。
朝陽區緊緊圍繞全國文化中心建設,充分發揮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政策先行先試優勢,以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為重要抓手,堅持非首都功能疏解,深入實施減量發展、集約化發展,加強服務體系創新,持續優化營商營文環境,積極探索老舊廠房轉型文化產業園區的新模式,深入實施文化產業“百園工程”,推進了全區文化產業園區轉型升級、提質增效,在充分調動城市文化資源市場活力、有效促進高端文化資源涵養集聚、持續推動城市更新轉型與空間優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隨著園區不斷優化升級,目前朝陽區園區呈現出由“租賃經濟”的物業管理模式向“服務經濟”的投資運營模式升級;由傳統業態的“文化園區”向重新興業態發展的“文化科技園區”升級;園區發展與非首都功能疏解、構建“高精尖”經濟結構實現高效聯動;由簡單的“物理空間拓展”向“品牌、模式多功能輸出”升級;由功能單一的“產業集聚空間”向功能多元的“城市空間”升級的5大新特點、新趨勢。朝陽區文化產業園區進入了深度調整產業結構、從集聚發展向功能提升的轉型升級、著力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新階段。
經過20多年的培育發展,文化產業園區已經成為朝陽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大特色和亮點。目前,朝陽區已有798、751、萊錦、郎園、懋隆、恒通等84家各具特色的文創園區,其中,通過老舊廠房轉型升級文創園區60余家,形成了錯位、協同、融合的發展格局。
“在北京‘減量’發展和‘高質量’發展背景下,緊抓大數據、云計算、AI、5G、移動新媒體等新一代科技更新契機,加強政策、服務體系創新,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與文化創意深度融合發展,持續優化園區產業生態,不斷提升園區運營管理能力,促進園區高端化、集約化、品牌化、國際化發展,促進園區轉型升級、提質增效,成為下一步我們工作的重要方向。為此,朝陽區聚焦園區品質和貢獻度‘雙提升’,提出深入實施文化產業‘百園工程’的工作思路,力爭到‘十三五’末,打造100個產業集聚度高、產業特色鮮明、服務體系完善、管理運營規范、社會效益突出、示范帶動作用較強的文化產業精品園區,不斷擴大朝陽區文創園區‘朋友圈’,在全區打造形成各美其美、美美與共的文化產業‘百花園’?!眳^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表示。
朝陽區為深入實施文化產業“百園工程”,促進品質和貢獻度“雙提升”,不斷加強政策創新、服務體系創新,持續優化營商環境,全力推進園區轉型升級、提質增效,在新的發展階段實現園區高質量發展。
目前,朝陽正在逐步構建以“園區數據庫——園區特色分類——政府精準服務——政策引導”為主體的精準服務園區發展的體系。依托“百園工程”園區運營管理培訓班等平臺,健全園區經驗交流分享機制,提升園區專業化運營管理水平。同時,加強區級各相關部門的統籌協作,建立部門協作機制,助力園區轉型升級。發揮全國老舊廠房協同發展聯盟、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中心、文創實驗區信促會等平臺作用建立共建、共治機制。加強政策集成創新,用好朝陽區文化產業“政策50條”。鼓勵和指導園區加強園區健全完善服務體系,提升園區運營管理能力,重點培育引進高技術含量、高附加值、高產業帶動性的文化科技龍頭企業和高成長企業。引導園區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、技術成果轉化等高端環節持續發力。
下一篇:沒有了